首页
沪办之窗
招商引资
新闻中心
走进西藏
党建园地
政务服务
来源:中国西藏网 日期:2021-03-26
在3月9日召开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“西藏脱贫攻坚和文化保护”云上边会上,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扎洛以《发展合作社帮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: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经验》为主题,结合调研情况做了分享。减贫行动中的探索和创新各种各样,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,深化为政府的政策加以推广。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社,让贫困户通过参加合作社来提高收入,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。
扎洛表示,面对家庭劳动力少、受教育水平低、缺乏技能、身患疾病、缺乏优质的社会关系、小规模需求等生活状况,依靠自家的农田,部分贫困户可以维持基本生活。但是由于缺乏高技能的劳动能力、市场经营等能力,导致他们收入微薄,长期处于贫困的境地。依靠贫困户自己的努力,很难摆脱贫困。他们必须要依靠村级组织和村庄精英的帮助,才有可能实现脱贫目标。
西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目光投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,因地制宜组织成立种植业、农畜产品加工业、物流运输业、民族手工业等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合作社,引导和支持合作社规范发展,在政策支持、帮扶引导、设施建设、产品培育、市场拓展和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。通过整合资源,从事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,将贫困户吸纳到产业链价值链之中,提高了收益水平。
扎洛表示,通过加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,贫困户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帮助,而是通过参与合作劳动,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收益,从而摆脱贫困。这不仅让他们摆脱了物质方面的贫困,更让他们对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树立了信心。
在点评扎洛的报告时,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云表示,农牧区发展合作社对西藏减贫工作的特殊贡献及其实现路径,是精准脱贫政策的创新实践。西藏自治区从现实区情出发,因地制宜,分类施策,差异化扶贫,做到扶贫对象、项目安排、资金使用、措施到户、脱贫成效五精准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西藏发展合作社的经验,值得所有发展中国家,特别是正在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国家关注和借鉴。